当前位置:首页>陕西之音>亲子乐园

关中民俗院在哪?坐车几个小时? 关中民俗何以续演袁家村模式成功密码的探寻

2023-10-30 14:05:25 黄山日报 936℃
关中民俗何以续演!“袁家村模式”成功密码的探寻

距离西安90公里有个袁家村,有着“关中民俗第一村”之称。这个村子户籍人口不足300人,没山没水也没独特景区,却每年能吸引游客6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0亿元。一个无特色的小村何以有如此大魅力?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赶赴袁家村。

来源:咸阳市广播电视台

向城里人呈现乡村生活

走进袁家村,步入古朴典雅的小巷,两边店铺林立,作坊鳞次栉比,浓缩着千年文化的关中民俗跃然眼前,小吃街里香味扑鼻,酒吧街上歌声飘荡,街头秦腔、露天茶馆……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古代。

来源:袁家村官方

“袁家村发展乡村旅游之初并不被看好”,袁家村新村民杨中生边走边介绍。为破除发展瓶颈,在支部书记郭占武的带领下,袁家村创造性地把乡村传统习俗和村民日常生活当资源,以村民为主体、以村庄为载体,恢复和活化关中民俗,重建和还原乡村生活,以此产生价值与城市交换。历经十多年发展,以关中民俗和乡村生活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愈发彰显其独特魅力,客流量持续上升。如今“袁家村”的品牌价值已超过 20亿元。杨中生告诉我们,在原村民生活的村子里开展乡村旅游,不刻意设置过多的打卡景点,但对旅游者来说,却达到了“处处是风景”的效果。

来源:袁家村官方

“把乡村生活最直接的反映出来”这是袁家村最大的创新——没有造景区,村就是景区,家就是景点,村景合一,把真实的乡村生活“卖”给游客,乡愁、民俗和村民的朴实,不正是城市向往的稀缺旅游资源么?

三产带二产促一产

“现在袁家村有工作人员3000多人”,杨中生指着手绘图上的几幢大楼告诉我们。凭着民俗特色,袁家村成了一块“吸铁石”,吸引的不仅是游客,还有邻村的村民。

来源:袁家村官方

据介绍,游客的增多,相应使得服务人员,还有食品原材料也增加了,于是袁家村开始建厂房做加工业,村民收获的农产品也有了销路。这就是袁家村在实践中开创的“由三产带二产促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逆向发展模式。酸奶是袁家村销售量最大的明星产品,最初在村民家的小作坊生产,由于现做现卖,奶新鲜、味道好,游客在品尝后都要买几瓶。很快小作坊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在深入调研和准确判断后,酸奶生产由作坊扩大为生产车间,最终实现流水线作业,产能和产量不断增加。诸如面粉、醋、粉条等都是走的这个路径,变农副产品为旅游产品,由旅游产品形成旅游产业。目前,袁家村共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0户,旅游繁荣和特产销售的火爆反哺了14个优质农产品基地。

来源:咸阳市广播电视台

袁家村实践告诉我们,单靠种地搞一产不挣钱,搞二产加工难度也很大,以三产为突破口,搞服务业,旅游先导,最终实现三产融合,是袁家村财富源源不断的密码。

人人是股东、户户有分红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真富”。袁家村最有价值就是它的组织模式。把农民组织起来,让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走共同富裕之路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许家栋/摄

2009年9月小吃街开街之时有个设定,“单品单店不重样”。但创收后很快产生矛盾——有的人经营能力强,或选的产品好,很快挣到钱;其他家选的产品不好,或经营能力差,不挣钱。巨大的利益反差,必然激起村民心理的波动。为破解这一难题,袁家村极具创造性地设计出一套符合乡村实际和农民特点的股份合作制度——农民股份合作社。按照“全民参与、入股自愿,钱少先入、钱多少入,照顾小户、限制大户,风险共担、受益共享”原则,各个项目互相参股,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既保证原居民利益,又关照新村民权利,避免两极分化,形成各方共同支持发展的局面,实现利益均衡、达到共同富裕。目前袁家村已建成32家农民股份合作社,营造出“大家齐致富”的和谐氛围。

来源:咸阳市广播电视台

在把农民组织起来的过程中,书记郭占武和支部一班人坚持“先群众后干部,群众利益第一”,通过独特特色、合情合理的股权结构设计,让更多群众分享发展红利,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群众,赢得了全村打心底的信服。

程周平/摄

黄山乡村素有画里乡村美誉,也是文化蕃昌之地,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当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深入挖掘、传承、活化传统文化,加速乡村旅游吸引物转化,打造一批非遗村、画家村、哲学村、摄影村、美食村、戏曲村等特色文化主题村,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场景,让资源优势转化发展胜势,推动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特别关注

热门图片